沉淀池斜管是根据斜板沉淀理论发展起来的,但斜管的水力半径更小,相应其更低,一般都在50以下,于是在同等条件下斜管比斜板的沉泥效率要高得多。就如何进一步提高斜管沉淀池的沉泥效率,有以下几点:
1、选择合适的斜管孔径和孔型
单从沉泥效率来考虑,孔径适度取小值有利于沉泥效率的提高;但孔径过小,斜管内腔容易被滋生的藻类或其它水生生物堵塞,就算用高压水清洗,也会增加难度。
2、选择合适的斜管倾角
如果是江河水,水中杂质的主要成分是泥砂等无机物,一般比重较大,粘附力较小,这有利于泥粒从斜管的滑泥面滑落,相应地斜管的倾角可取得小些,一般可取45~50度;如果是流动性不大的水库水或湖泊水,由于经过了自然沉淀,水中杂质的主要成分是由藻类等水生生物产生的腐殖质,一般比重较小,粘附力较大,这不利于泥粒从斜管的滑泥面滑落,相应地斜管的倾角须取得大些,一般取60度,以增大下滑力,保证沉泥效果。
3、增加沉淀面积,缩短沉降距离从而提高颗粒的去除率
在理想沉淀池中,沉淀效率是以去除率来表示的。从理论上看,不论斜板的角度如何,其效率提高的倍数相当干斜板总水平投影面积比原池面积增加的倍数。当然实际效果不可能达到理论倍数,因为存在着斜板、斜管的具体布置;进水、出水的影响;板或管内流态的干扰以及积泥等问题。
斜管填料
1、斜板、斜管内的再凝聚,促进絮粒的进一步加大,从而提高沉降速度。
当采用混凝沉淀时,从许多斜管的单管试验中看出,反应后的水进入斜管后,逐步堆积到一定厚度,开始如雪崩似地向下滑泻,滑下的矾花与进斜管的水在斜管进口处前后相接触,由于这一区域颗粒多、浓度大、单位体积内的混凝剂含量高,因而形成泥池接触的再凝聚现象而加大絮粒。这一点与加速澄清池的泥渣回流和脉冲澄清池在脉冲放水时,原水与悬浮层底部泥渣的旋流接触,从而增加反应效果有类同的作用。
2、创造了层流条件,从而提高了沉降效率。
(1)在沉淀过程中,如水流处于紊流状态,将对颗粒产生两种影响,一是促进继续结绒,一是阻碍沉淀。后者影响大,不利于沉淀,故一般在沉淀过程中,要求水流处于层流状态。
区别水流属于紊流还是层流,通常以雷诺数(Re )表示。大致认为Re数小于500属于层流,大于2000为紊流。常用的平流式沉淀池,Re数在10*4级以上,故处于紊流状态。斜板、斜管由于湿周大,水力半径小,所以Re数可以低至100或200以下,远小于限值,属于层流状态,创造了对沉淀的有利条件。根据观察,在斜管进口处有一段“过渡段”。在这段中泥渣与水相互交替,水流较为混乱,但过了这过渡段后,水流随即平稳,水质很快变清。
(2)斜板、斜管的湿周大,水力半径小,表明了水流的稳定性较好,而有利于沉淀。
更多关于沉淀池斜管的相关资料,可关注公司网站(www.sumxw.com)!